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做好“矿鸿”示范矿井建设的大文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全国两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社会各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深入学习全国两会提出的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进矿井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乌兰木伦煤矿党委书记、矿长高登云说道。

坚持党建引领,展现创新发展的“红色动力”

11

为加快“矿鸿”示范矿井建设,乌兰木伦煤矿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打造“党建+矿鸿”一流品牌,形成“党建引领旗更红,‘矿鸿’示范当先锋”良好局面。全面实施“九五”全员党建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责、对号入座”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打造“亮剑”“奔牛”“大雁”等17个富有特色的品牌党支部。

——全面推进党建和中心工作互融互促,紧扣“抓党建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党建入手”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突击队”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创新创业热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矿鸿”示范矿井建设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智能矿山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工作标准、考核指标,并纳入月度、季度、年度工作考核,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促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

瞄准发力点,开启“矿鸿”应用新纪元

2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公司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前沿趋势,立足科技增安、提升效率、提高工效目标,全面打造煤炭原创技术策源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在公司2023年工作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掷地有声。

乌兰木伦煤矿作为公司智能化“矿鸿”示范矿井,正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面对“设备间互联互通难、数据采集共享难、系统智能协同难”等棘手问题,该矿成立了由矿长为组长、其他矿领导为副组长、基层科队主任及机电智能化相关人员为组员的智能化党员先锋组。党员先锋组采取“日调度、周盘点、月总结”的方式循环推进工作。

2022年,乌兰木伦煤矿完成43类1808台套“矿鸿”操作系统全适配,“采掘机运通”各系统全面应用,各设备间互联互通,实现了转变设备连接方式、转变设备交互方式、转变数据访问方式“三个转变”。

通过“矿鸿”一碰连和近场发现功能,实现“一机在手、万物可控”,极大提高了员工巡检、远程监测、实时控制、参数调整等工作效率。形成国内首个“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链体系,矿井智能化建设达到中级水平,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该矿作为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推进视频会的分会场,全面展示了“矿鸿”操作系统应用成果,展现了矿井新风貌新形象。

激发人才活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技要自立自强,离不开“人”。乌兰木伦煤矿一直秉持“相马与赛马相结合”的理念,对人才进行精准培养,坚持“以内容定方式,以对象定方案”的培训思路,进行精准培养。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矿里利用早调会契机,组织科队长轮流登台“亮相”,分享管理经验、解读工作亮点。组织开展科队长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术大比武等各类活动,锻炼提高大家的综合素养。并不断扩充完善人才信息库,全年选拔任用2名正科、6名副科、3名技术员,轮岗交流21名中层干部。

——加大新生力量的培养力度。通过“一带一轮一考核”的方式对2022年新分配42名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组织成立了3支大学生智能化班组。综采一队大学生智能化电工班被公司评为“铜牌班组”。组建了28人的沿空留巷队伍,储备了专项人才。组建了3人的智能化建设执行组、8人的“矿鸿”项目推进组,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智能化建设人才、“矿鸿”应用人才、机电技术人才,为“矿鸿”操作系统的全面适配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有力措施的保障下,该矿涌现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陈昌浩、申浪浪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国家能源集团智能建设技能大赛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姜晓宇获得“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关芳明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另外还有四十多名同志获得公司级及以上各项荣誉。

相关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