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皑皑白雪到阳春三月,转眼间2022年过了四分之一。
回眸一季度,从防疫保供、安全生产到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智能化建设……围绕接力“二次创业”各领域重点工作,神东人坚持“干”字当头,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奋勇争先,产量完成4741万吨,冬季保暖保供任务完美收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再添新成员,大柳塔煤矿通过国家智能化验收组自验收初验;各矿累计组建大学生智能化班组30多个……在接力“二次创业”新征程上,公司蹄疾步稳,踔厉奋发开新局。
煤炭保供的“国家队”担当
面对煤炭保供及多地疫情反弹的复杂形势,公司肩负能源保供“主力军”使命,13座矿井克服生产接续紧张、外购煤源组织困难等因素,主动加压,一季度增产增供236万吨。
在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康国彪带领他的“综采铁军”奋战在百米井下,发挥大采高优势。
根据公司和矿里下达几近饱和的保供任务,康国彪自己带头在元旦、春节假期坚守岗位,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每班任务完成。他说:“今年3月我们队又维持一队两面高位运行,人手紧张,保供压力又大,为了让弟兄们坚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们制定了单班产量进尺考核标准,比如每班基础量是割8刀煤,只要完成基础量就给班组奖励1200元。”在康国彪的带领下,一季度,综采一队日均割煤18刀以上,累计产煤339.9万吨。
在哈拉沟煤矿,综采一队积极发挥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优势,其中,1月份产量创造了建队近10年最高纪录。
在煤炭洗选现场、装车现场同样忙碌。公司11座选煤厂加强设备检修维护,优化洗选工艺,稳定供应,实现矿井生产、洗选加工和装车外运高效协同。
在各条战线神东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不断发挥“顶梁柱”“顶得住”作用,实现首月、首季开门红,以亮眼的数据为冬季保暖保供画上完美的句号。
织密疫情防控“保障网”
“要全面加强员工流动管控,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加强地面工程防疫管理……”3月28日,公司再次对近期防疫工作做出部署。
今年一季度,全国29个省份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公司地处陕蒙晋三省区,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场所人员密集,内部员工流动频繁,疫情防控难度和压力大,公司修订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疫情防控负面清单40条,并以定期会议与机动会议相结合方式,及时做好形势研判和工作部署,一季度累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10次。每日早调会上将疫情防控与生产外运、安全管理等同通报、同安排,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疫情防控行政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来讲,每次紧急排查都是一场考验。
“一直执行24小时值守,完成疫情信息和政策的上传下达。做好重点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闭环管理。完成向属地政府、集团报送相关排查和报备的信息。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员工可有序流动范围。另外,我们对运送外来物资实行不见面闭环管理,同时强化快递防疫管理,对公司在途快递、包裹建立台账,动态跟踪,实时更新。”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疫情防控行政值班室张玉芳介绍。
截至目前,公司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的员工全部完成接种,公司未出现确诊、疑似病例,为安全生产和煤炭保供提供坚实保障。
擦亮高质量发展安全底色
牢牢把握安全生产战略重点是公司实现“二次创业”总目标中五个战略重点的首条。
面对防疫保供持续紧张的形势,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二次创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事故警示月”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和“反松劲、反麻痹、反漂浮”专项反思活动。一季度各矿井内部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300余次,针对大型部件更换、受限空间作业等方面梳理制定管控清单,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措施。
在大柳塔煤矿,每月召开专题座谈会已经常态化,“每日矿调度会我们根据作业风险层级重点安排对应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确保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作业结束后,利用班后会、视频会等形式对本次作业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同时紧盯重点人群,针对性地开展不安全行为管控。”大柳塔煤矿党委书记、矿长迟国铭介绍。
“对于一些老员工来说,有些工作干惯了、习惯了,周围人也看惯了,这其实是我们安全管理有短板和有薄弱环节。通过‘反松劲、反麻痹、反漂浮’安全专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老员工矫正习惯性违章,也时刻让管理人员守住安全底线。”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王生彪介绍活动开展带来的变化。
此外,重要时段的安全生产也是公司加强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在元旦、春节、冬残奥会和全国两会等特殊时期,公司分管安全的单位和业务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督导,对井下、地面重点区域、场所、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盲区死角等进行动态抽查,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值班带班制度、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大高风险、单岗位、中夜班、交接班等关键作业、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
智能化建设遍地开花
“真是没想到,我坐在集控室里,看着电脑、点点按钮就把煤采了。”在大柳塔煤矿高级智能综采工作面分控中心太空舱,采煤机司机段大毛轻轻推动遥控手柄,就能遥控距离地面垂直距离130米,直线距离7000米的井下采煤机启停、左右牵引速度控制,实现了远程割煤。
段大毛所在的综采六队是公司首个基于5G网络的高级智能综采工作面,也是今年新加入“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成员。该工作面通过在现场部署5G通讯网络,借助当前先进的智能巡检、红外热成像、惯性导航技术,构建精确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工作面“视频跟机、有人巡视、自主割煤和远程干预”的采煤模式,综合自动化率最高可达92%。工作面生产人数由5人减为2人,直接生产工效提升60%。
“现在我们工作面液压支架安装了智能云台摄像头,借助5G等新技术,实现了全景视频监控、液压支架自动找直等功能,坐在集控室就能看到工作面实景图。”综采六队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班长段大毛指着刚刚操作的设备介绍道。
就在今年3月,大柳塔煤矿通过国家智能化验收组自验收初验。此外,该矿目前已经建成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智能掘进技术、采掘工作面地面远程控制技术等多个智能化建设项目。在采煤、掘进、无人值守、煤矿机器人、云计算、一体化管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矿鸿试点矿井,3月底,乌兰木伦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适配矿鸿操作系统测试版本试运行成功,员工不仅可在集控中心通过操作手柄进行远程割煤,还能通过手机端查看和启停设备。
当前,“矿鸿”操作系统已经在神东4个矿厂适配20类398个设备,目前均正常运行中,初步证明“矿鸿”操作系统能满足煤矿生产设备系统要求。
2022年开局三个月,智能化建设成果在亿吨级绿色煤炭基地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成23个智能综采工作面,15个智能掘进工作面,投用21类153台井下机器人,主运系统固定岗位减员380人。
人才是智能化建设第一动力。今年1月中旬,公司发出号召各单位组建大学生智能化班组号召后,各矿井纷纷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围绕人才培养、激励举措等多方面铺开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成立大学生智能化班组超30个,覆盖了采掘机运通各领域,为公司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先行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
生态环保是今年新春的“第一议题”,春节收假后,公司党委第一时间专题研究部署2022年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研究政策、分析政策,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公司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为做好各项工作把脉定向。
2月底,神东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联合编制了《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初稿出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为代表的专家院士共同对创建推进方案把脉会诊,当前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中,旨在以更高水准推动示范区创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进入二季度,踔厉的脚步更加坚定。神东人将继续以饱满的奋进姿态,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中走稳走实每一步,走好新时代神东人的赶考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