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一笔浓墨沿着天际晕染开来,初升的太阳才刚刚露头,就又被乌云压了回去,顷刻间,雨水哗哗地落下。刚刚换完工作服的姜晓宇一路小跑,与等候在井口候车大厅里的记者见了面。虽然被雨水浇了个透,但是他的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倒不是跟记者客套,而是他的心里有一桩高兴事。
原来就在刚刚,姜晓宇盼了好几个月的馈电开关矿鸿保护器终于到货了。一收到消息,他立刻联系厂家服务工程师和队里的值班人员,安排当天入井安装调试的相关事宜,这也是他姗姗来迟的原因。
“你们可能不知道,有了这个保护器,就能完成井下馈电开关的升级改造,不光是解决了数据无法上传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实现馈电开关的远程操控,以后咱们用手机就可以直接控制它们,这才叫智能化。”一见面,姜晓宇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馈电开关矿鸿保护器的强大功能,看得出来,他对矿井智能化建设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通过聊天记者得知,现年只有33岁的姜晓宇既是神东煤炭集团乌兰木伦煤矿智能运维队的队长,同时也是国家能源集团正在打造的国内首个全面适配矿鸿操作系统试点矿井的矿方负责人之一,曾全程参与了煤炭行业首套漏缆组网5G工作面的建设,在矿井智能化建设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坐在入井的皮卡车上,姜晓宇边介绍矿鸿试点矿井的建设进展,边留意着巷道周围的安全情况。姜晓宇告诉记者,由于矿鸿操作系统试点矿井项目涵盖了矿井采、掘、机、运、通全系统的方方面面,项目点多、涉及面广,有数十个设备厂商参与其中,几乎每天都有厂家的服务人员入井,但是他们大都不熟悉井下的作业环境,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虽然队里安排有专人在现场盯防,但是为了不出任何纰漏,姜晓宇每天至少要到井下各个项目点上巡查一遍。也正因为走的勤、问的多,他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都了如指掌。
位于1-2煤四盘区的中央变电所是姜晓宇今天要带记者探访的目的地,这里也是乌兰木伦煤矿完成矿鸿操作系统适配最早、适配设备最集中的场所之一。作为井下的供电中心,这处变电所内置有数十台高、低压配电设施,负责将地面箱变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1-2煤的各个区域。
进入变电所大门,随着一行人的脚步,感应照明灯也逐一开启,整个变电所的内部场景映入记者的眼帘。这是一间宽敞又明亮的房间,四壁贴满光洁的瓷砖,一台台高压真空柜整齐的排列在房间一侧,像是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
姜晓宇告诉记者:“现在你们看到的所有高压真空柜都是已经搭载了矿鸿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操控。”说着,他便掏出手机演示起来。记者看到,当他在手机上打开相关的应用程序,再将手机靠近柜体上的“NFC(近场通信)”标识,这台高压真空柜的信息和操作指令就立刻显示在手机屏幕上,这便是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一碰连”技术。
“不只是‘一碰连’,现在矿里的生产管控平台也是在矿鸿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就算我在地面,只要拥有权限,就可以直接登录平台选取已经适配矿鸿操作系统的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姜晓宇说完,又在手机上重新演示了通过生产管控平台直接连接高压真空柜的方法,虽然比之前的“一碰连”多出几个操作步骤,但也仅耗时十来秒,却能够节省出从地面到井下与设备近距离对接的大量时间,如果遇到突发状况,这种连接方式无疑是最快捷的。
记者注意到,姜晓宇所登录的生产管控平台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集远程操控、大数据分析、工业监控、人员定位等功能于一身,可以对接综采、连掘、主运、供电等十余个系统。在他随机打开的主运系统界面中,不但可以直观的看到井下各主运胶带机的运行状态和原煤仓的储煤量,而且还能在页面中查看详细的故障报警记录,记录中不光体现时间和位置信息,还能够显示具体的故障描述。记者不禁感慨,这简直就是将一个调度指挥中心装进了手机里。
演示完远程操控,姜晓宇又给记者说起智能化建设为井下变电所带来的改变:“以前中央变电所必须是有人值守的,而且是三班倒模式,值守人员每班都要进行漏电实验,测试设备的动作可不可靠,操作完还得填写纸质记录,既耗时也耗人,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漏电实验和其他操作都可以进行远程操控,记录在系统后台自动生成,相较于手写记录既准确又不会丢失,最主要的是人员不需要在这里待着,安全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通过姜晓宇的介绍,记者还了解到,如今在乌兰木伦煤矿井下,像1-2煤中央变电所这样全部设备完成矿鸿操作系统适配的场所还有很多,如各个皮带机头、水泵房和临时配电硐室。在此之前,这些地方都是需要有人值守和频繁巡检的,而如今,他们每天入井只需要排查设备的进出线电缆有没有破损和高温现象,再就是保持场所卫生,原来几十个的工作,现在两三个人就全干了。
“随着公司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推进,现在我们都能够预见煤矿未来的美好图景,虽然在矿井智能化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但是大家都做好了积极应对的准备。我们这一代神东人,既是伟大变革成果的受益者,也会努力成为新的变革路上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建设者!”升井途中,姜晓宇向记者分享着自己参与智能化建设的心得。
车辆渐渐驶向地面,一缕阳光沿着巷道洒进车内,记者望向姜晓宇,他的眼神满含憧憬与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