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陕西分公司调研组一行深入布尔台煤矿、大柳塔煤矿,了解公司在智能化矿山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对“矿鸿”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采访。
作为公司“矿鸿”系统应用最早的矿井,布尔台煤矿吸引了调研组的关注,他们一大早便来到该矿进行调研采访。
在地面,调研组人员详细了解了“矿鸿”的应用背景、应用范围、实现的功能及实施的意义等内容,并进入该矿各厂区和调度指挥中心进行实地取景拍摄。
在该矿综采二队22208综采工作面,调研组向该队管理人员询问了“矿鸿”在井下的应用情况和带来的好处,现场采访了该队队干和员工。当得知井下员工只需通过遥控器和手机终端,就能控制工作面设备进行采煤时,调研组对该矿先进的智能化采煤工艺连连赞叹。
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大柳塔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和综采远程操控中心,了解了该矿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方面的应用情况。
“这里是大柳塔煤矿的最强‘大脑’,它可以实现5矿6井远程集中控制,最远控制距离达50公里……”听到矿里工作人员的介绍,调研组一行纷纷表示,大柳塔煤矿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他们惊叹。
在该矿调度指挥中心大厅,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了矿井区域生产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整体情况。“今天来到神东,矿井的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建设成果令人惊叹,尤其是‘矿鸿’对工业设备的适配性很强。希望神东下一步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做科技强国的实践者,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策源地,为煤炭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编冯国感慨地说。
随后,调研组还参观了薛占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并与其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了近年来工作室取得的创新成果,对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