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东的历史,是一部持续创新的发展史。从早期信息化建设到如今的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一直在努力破解安全发展难题,把人从复杂危险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煤矿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9月14日,是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煤矿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也是鸿蒙操作系统在工业界的首次应用,开创了第一代工业级控制系统新纪元。国家能源集团与华为在北京举行的矿山鸿蒙商用发布会现场,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作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随着900公里外采煤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的启动,标志着国内首个国产化工业控制系统——矿鸿操作系统在神东落地生根。
矿鸿操作系统在煤矿的应用,首次实现了工控领域安全可信,自主可控。为引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实践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加速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数字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期,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煤矿智能化是我国能源产业升级模式之一。
“神东作为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推进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雪中送炭’的‘必答题’”,神东煤炭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神东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指明方向,“破解我们安全发展的难题,把人从复杂危险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实现“智慧生产、智慧安全、智慧运营、智慧环保。”
神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每年面向全国各地供应2亿吨优质煤炭,肩负着能源安全稳定的“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使命和职责,构建智能化、低碳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格局,是神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面向未来看现在,神东发展急需补齐短板,目前,生产运营模式没有形成跨越生产和决策的智能化协同,是当前智能化发展的最大阻碍。
“原来都是烟囱式的建设,采煤机里有好多个操作系统,支架有好多个系统,”让这些系统之间互相通讯,神东机电管理部信息化主管韩忠利唯一的办法就是求人,“求芯片厂家,求操作系统厂家,甚至再去求控制系统厂家,让人家去开放协议,开放接口,为的是我们能看到一点点数据。”
当前神东整个生产控制系统来自1370多家供应商,涉及10余类操作系统和500多种通信协议,设备协同需要进行协议转换,耗时费力,严重制约智能化煤矿建设。
面对困局,如何突围,神东一直在寻找煤矿数字转型之路。此时,另一家拥有三十多年在通信信息产业技术积累丰富经验的华为公司,也在立足于“为行业找技术、找解决方案”解决行业的痛点。
“把数字技术带入每一座矿山,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矿山”。华为煤矿军团神东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晨声说。
神东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完整的行业生态圈,有丰富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场景,这为华为公司的技术应运提供了很好的推广条件。
2021年5月13日,华为“煤矿军团”来访神东,2021年5月21日,神东主要领导到访华为总部,2021年6月10日,神东华为联合创新中心成立,2021年8月31日,神东华为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步调一致、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9月14日矿鸿操作系统雏形,应万物互联需求而生。
打造工作面超级智能终端
“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可以为全行业数以千万计的,各种煤矿装备和传感器提供统一的接入标准和规范,既能替代当前七国八制的操作系统,也能通过统一接口、统一数据格式简化互联,真正实现矿山人机互联、机机互联和万物感知。”华为煤矿军团神东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晨声表示,“为煤炭行业‘量身定做’的矿鸿操作系统,将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打造坚实基石。”
有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使井下各类设备间连接更自由,设备间的对话也有了统一语言。这为神东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提速奠定了基础。
布尔台煤矿是神东智能化矿井建设之一,在22208智能综采工作面,首批安装矿鸿操作系统的液压支架,随着采煤机向前推进,做到精准定位跟机拉架。
“以往出现的故障比较多,割一刀的话,连续丢十几台架子甚至更多。”布尔台煤矿综采二队支架检修工高彦军在使用了搭载矿鸿操作系统的支架效果明显有变化,“调试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丢的,割完一刀煤丢的就是1到2架。”
高彦军减少补架子同时,检修操作也更便捷。利用分布式软总线近场功能,支架传感器自动近场连接至作业人员手机上,操作工可查看支架立柱压力、采高、推移行程等数据。发现问题后,可通过手机快速对支架进行控制,实现“无屏变有屏、小屏变大屏、固定按键操作变手机移动操作”。然而另一个改变,让支架检修工高彦军更加自豪。
布尔台煤矿综采二队高彦军介绍,根据现场拉架情况需要添加一些功能,直接给工程师提意见,他们可以在地面上直接修改参数,然后我们就能在井下现场用,以前如果发现问题给人家反映,根本就改不了,因为是国外的产品。这样的变化让检修工高彦军很幸福,“我作为一名支架检修工,真正感受到了矿鸿系统的安全可信、自主可控。”
矿鸿100%自主知识产权,可替代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保障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工控安全。同时,依靠矿鸿操作系统一碰连功能,各类设备应用系统将自动解耦,实现设备自动接入、智能识别、自主互联。在布尔台煤矿水泵房,以往需要每隔一小时,人工检查设备温度及运行情况,现在配备上四轮式防爆巡检机器人,每隔一小时,就会自动巡检一次。
“所有有异常的数据电机前后轴承的温度、离心泵的温度、环境的温度、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实时反应在我们的手机上,”布尔台煤矿机电二队李二军现在看着手机就可以检查设备“大大提高了我们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在大柳塔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马腾正在远程控制一台搭载矿鸿系统链轮式危险源巡检机器人,在无人巷道可以自由实时监测危险源气体浓度的变化,以及周围的温度、湿度、正帮和副帮的煤壁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电脑系统。
“最大的方便就是可以代替我们人工,去一些人工去不了的地方探测危险气体,减少人员安全隐患。”马腾说。
在哈拉沟选煤厂主运皮带,搭载矿鸿系统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通过热成像技术,实施查看皮带的运输情况。操作人员通过巡检手机中的鸿蒙操作系统一碰连功能,贴近设备识别卡,无需逐个打开APP或者操作平台,便可自动开启机器人控制程序,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实现机器人的参数查看、修改及监控,极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像这样的运用场景在神东4个厂矿、6个场景、20种398台设备上使用效果显著。
矿鸿操作系统的推出,可以从源头实现数据和接口的规范化,做到“正本清源”,简化数据平台层的数据治理工作,为煤矿智能化的分析、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充分更准确的数据基础。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正在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神东依托华为芯片、矿鸿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云/AI算法模型全套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以一名矿工的数字化为例,只需把名字、面部信息、外形尺寸、声音、温度、体温、心跳等一系列数据全部采集起来,经过运算,在系统中构建出一个数字的“人”,这个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人的数字化转型。
“比如说在井下看到一位员工,那他现在是什么状态,他身体是否健康,是否疲劳,是否存在隐患,都是可以经过数字来判断”。这就是数据在系统里发挥的作用,神东智能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军表示:矿鸿在神东的落地,将加快神东这些年来数据的价值利用,真正实现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两条腿走路。
在矿鸿系统的赋能下,神东的目标不只是人,所有设备都可以数字化,不久,人与人、人与机、机与机交互的主要形态将是神东智能化建设的新起点。“最终我们把神东公司打造为亿吨级智能示范矿井群。”王军说。
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当前,神东煤炭投入技术人员300多人、华为投入研发人员超200人、各合作厂家投入160余人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在“采掘、机、运、通、环、管”全面构建“万物互联、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生态链体系,一条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创新之路正在筑牢。
在神东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矿鸿操作系统在煤矿井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大与华为煤矿军团的合作力度,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力争推进矿鸿工控系统在全矿井的应运。从打造一个智能化示范矿井,到建设一个亿吨级智能化矿井群,神东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最终实现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共创煤炭行业的美好未来。
过去30多年,神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今天,神东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再赶考,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是新时代神东人的责任和使命,神东将加快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共同为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作出新贡献,让煤矿工人更体面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